剧评人:佘慧嫻
演出:Those Who Can’t, Teach
团体:Yellow Chair Productions
日期:2014年4月6日
时间:3pm
地点:国家图书馆局戏剧中心黑箱剧场
我们每个人曾经是某位老师的学生,有些人也曾经是某个学生的老师。由Yellow Chair Productions呈现的Those Who Can’t, Teach,熟悉的校园题材足以让任何人产生共鸣。而观众对这出戏的印象有多深刻,就得看剧组的“功力”了。
首先先介绍一下剧团。Yellow Chair Productions是个非盈利社区剧团,剧团坐落在淡滨尼民众联络所,有无剧场经验的人都可以参与。 演这出戏的是一群年轻演员,有些还是学生,但都有过一些表演经验。
Those Who Can’t, Teach出自本地剧作家Haresh Sharma的作品。本人上网搜寻后才发现英语有这么一个谚语:Those who can, do; Those who can’t,teach。这似乎在讽刺做老师的都是在其他领域无法胜任的人。
如果除掉剧名中的逗号(变成Those Who Can’t Teach),又好像是在说一些不懂得教育学生的老师。这反而更贴近剧组想呈现的故事。戏一开场叙事者便以教育部招聘教师的宣传广告反问当一名老师,真有如广告中的老师那么开心吗?剧中马林百列中学的教师在工作上的情况似乎恰恰相反:刚从国立教育学院毕业的Mr Raymond满腔热血的来到学校执教,却发现所学的都派不上用场而感到沮丧; Miss Hana在学生时代受到老师的启发决定当教师,却发现现实中教师这个职位没那么好当,一直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热忱; 顶着公共服务奖学金光环的Mr Zach身为主任管理的工作比教学生还多,还获颁教育部的“杰出老师奖”,到头来却发现自己对教育什么都不懂。剧组通过故事情节塑造了不同的教师角色以及他们各自面对的问题,让观众看得趣味十足。
然而,在众多教师中,总有一位秉着“教育”真正的意义去教学生,而剧中的Mrs Phua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为学生着想、聆听他们的心声、问题学生闯祸时尽量为他们解围… … 这样的老师在同事眼中是个难得尽责的好老师,在学生群也相当讨好。那Mrs Phua 称得上是 “Those Who Can Teach”吗?
这出戏最精彩的,既然是Mrs Phua这样的“好老师”的一个人物描写。戏后来的发展显示了她在生活中的不完美:受到不少学生尊敬与爱戴的她到最后还被学生指责过度关心坏学生,忽略了好学生; 等到她白发苍苍被孩子送进疗养院,她才感叹自己平时都在照顾学生,忘了关心自己的孩子。编剧在这样的一个人物下笔,充分的增加了人物的真实性,相信也说出了许多“好老师”的心声。
不管是电视剧、小说或剧场,校园故事本就有很多话题可以探讨,而Those Who Can’t, Teach让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幕就是已毕业很久的学生Jali在Mrs Phua退休的那天回到学校跟她说:“Mrs Phua, 你曾经告诉我,只要用功读书,总有一天,我会回来跟你说,‘老师,我成功了’。但老师,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有成功。”这几句普通的对白叫人不禁深思,老师对学生说的话,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还是因为他们真的相信学生的潜力?而说这些话又会给学生带来什么影响?成功又是什么,而成功的方法就只有[用功读书]吗?
剧组通过他们轻松搞笑的呈现方式带给观众许多的思考及笑料,虽然有时感觉搞笑过了头,以至于观众会忘记思考。有时演员表演上的夸张会让人觉得他们是故意制造“笑”果; 尤其是剧中学生们的对白掺杂了很多新加坡式英语,反而使他们的表演有点不自然。
也许是剧中年轻演员的表演资历尚浅,大多表现都中规中矩,饰演主角Mrs Phua的Ho Yan Lin 其实可以有很多内心戏发挥,演技却没有给人太大的印象或感动。相比之下,Nessa Anwar饰演的Miss Hana和Kak的两个角色反而更引人注意。Miss Hana 这角色要求多变,Nessa Anwar凭着在影视及剧场的经验做到了,也很擅长掌控舞台气氛,演出也较有爆发力。
一场两小时的演出要呈现校园中的种种问题实在不容易,但Yellow Chair Productions的Those Who Can’t, Teach算是有做到了。它是个现实校园生活的浓缩版,戏中提到的话题不是每个都让人印象深刻,但经过导演Mohamad Shaifulbahri的带领下,每个人物、每个故事都很有真实性。至少我相信,在不少观众的心中,他们会因为这出戏更加理解与体恤自己的老师和曾经教育过他们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