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就要好好地演 | 评《伪君子》

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伪君子

团体:九年剧场

日期:2015 年 2 月 8 日

时间:下午 3 点

地点: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剧场(Gallery Theatre)

 

BNG_150203_NineYears_Tartuffe_271

 

这是我第一次看九年剧场的演出,说起来都觉得有点惭愧。这个剧团于 2012 年成立至今已多次得奖并获得各界不少的关注,让我心生佩服和好奇。除了以经典戏剧作为主要特色和卖点之外,我真的很想知道他们身怀什么绝技,能够“快、狠、准”地在剧场界建立起今天的地位。一踏入 2015 年他们就带来法国喜剧大师莫里哀的经典剧作《伪君子》,票房反应热烈,幸好在临近开演前加了票,我才得以亲身体会九年剧场的真功夫。

伪君子的真与假

在舞台上演出《伪君子》是很有趣的。故事讲述一个伪君子混进一个家庭之后发生的事情。此人以看起来极高尚的言行举止把家庭的男主人骗得团团转,但其他成员却完全不为所动,最后,他的面具和诡计终于被揭穿,这一家人却又随即投入到下一个“更高尚”的信仰(或骗局)之中。故事里和舞台上的“真与假、虚与实”相当引人入胜并且发人深省:谎言是假的,亲情是真的;骗局是假的,理智是真的;情节是假的,表演是真的;人物是假的,议题是真的。

《伪君子》的舞台设计大致上延续了之前《人民公敌》和《艺术》的风格,简单的家具和几道门被摆放在一个明确、简洁的舞台上。创作团队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创造出完整或写实的场景,细节、道具以及服装设计也没有力求逼真。观众甚至能够在演出开始前看到演员在现场的热身和准备过程。看来他们并不需要观众融入到剧本的时空里。这个简单和朴素的舞台,只使用了最基本的装置,去“提醒”演员和观众这场演出的基本时空设定,让大家的焦点集中在“表演”这件事情上,去体会这个剧本的戏剧精髓和演员的纯粹表演能量。

经典魅力的自然呈现

我一直以来认为演出经典剧本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剧本的时代背景、风格和议题都和现场观众距离较远,要让他们产生共鸣是不容易的事。九年剧场似乎不会为了拉近剧本和观众的距离而加入现代元素。艺术总监谢燊杰说,他们做经典戏时并不追求以改编来为作品增添新的内涵和意义,他们是为了以华语来演出而对原剧本进行翻译。我在《伪君子》里看到的,是创作团队和演员不过度诠释剧本,也不强调自己的主见,致力于好好地把戏演出来,把节奏和力度都掌控好,让戏的内容和内涵自然流出,让经典魅力自然地感染观众。

让作品自己说话

最近几年歌唱比赛节目盛行,虽然形式百花齐放,但总会听到评审们提出“诠释歌曲”的重要性、“唱歌要放感情”之类的评语和建议,而参赛者们又会“竭尽所能”去设计和展示表演,甚至还有“比赛型的歌手和唱法”这一说呢。可是我看这些表演总觉得好累,因为一切都太刻意、太丰富、太满。后来我发现有一种“常青树型”的歌手,比如费玉清,唱歌平平稳稳、清清淡淡的,我感觉不到他在“诠释”一首歌,也感觉不到他如何设计一首歌的呈现,可是词和曲的意境竟是如此的清晰。的确,费玉清的演唱风格很独特,以至他唱任何歌曲都会呈现他的味道。但我觉得这也可以说是没有风格,他的演唱只是让词和曲自己说话,听众可自行体会和想像。

我觉得九年剧场就好像这类歌手(虽然年龄并不相符),是重现经典的绝佳平台。若单纯地评论这部《伪君子》的话,我认为它虽中规中矩,但也恰到好处。而且,这好像是一件总需要有人去做的事。好像总有那个必要,让现代观众去认识经典戏剧,这样对剧场的整体赏析才会完整。九年剧场想要填补这块“经典戏剧”的空白,我认为是成功的。但目前为止他们只演出西方的经典剧本,谢燊杰解释说,因为我们(剧团、观众…)对华语剧本里的文化元素(如语言和口音)在演出里呈现的准确度的要求比较高,所以用华语演出经典华语剧本会比演出西方剧本困难。那么我们就期待他们克服这一难题的那一天吧,希望不用再等九年!

 

BNG_150203_NineYears_Tartuffe_221

BNG_150203_NineYears_Tartuffe_256

照片由 吳凱怡 提供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