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Body X (新加坡作家节)
创作人:李邪、钟达成、杨君伟、刘晓义
日期:2014 年 11 月 7 日
时间:8pm
地点:艺术之家(旧国会大厦)
当国家艺术理事会(National Arts Council)公布今年新加坡作家节的节目表后,有一个项目马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是一个以推理游戏的形式呈现的剧场演出 – Body X。心想:这怎么会跟作家节扯上关系呢?但很快的,当我知道这是其中一项由艺术之家(The Arts House)策划的作家节周边活动时我就明白了。这系列的周边活动通常不跟随作家节以理性讨论为主的主调,而是另设一个以感性出发的主题,透过讲座、电影、表演艺术和展览的形式,让作家节期间的互动更丰富多元。
扮鬼查案
一个星期五的雨夜,好像还蛮适合玩推理游戏的。来到艺术之家里的小餐厅,这里是参与者集合的地点,看到大家兴致勃勃、满心期待要赶快进入这宗命案的时空,可是偏偏因为外面发生特殊路况,所以要延迟开始以等待迟到的人。大家的心更急了,现场开始吵杂了起来。这种程度的迫不及待在一般剧场演出前并不常见。
演出比预定时间迟了二十分钟开始。听了“警察”讲解案情和查案的规矩后,大家便开始在这个“多年以前发生命案的现场”的各个角落寻找线索,仔细观察故事的来龙去脉和人物/嫌疑人之间的互动。不同的剧情会同时在不同的空间上演,参与者必须凭逻辑或直觉选择去哪里、看什么。“这里看够了,走,下一个!” “好,听够了,下一个!” 大家都想在限定时间内找出最多线索,所以“贪心”是必须的。现场大概有四五十位参与者,来来回回穿梭于大厅、书房、起居室、楼梯与走廊之间,好不热闹。由于参与者被规定不能说话也不能干扰人物和碰触场地的任何部分,我们好像鬼魂,飘入别人的生活里,只能在旁边近近地、静静地观看。最后,每个人物向“死者”敬了一杯酒,故事便结束了。之后大家再聚集一块儿,互相讨论和分析案情,然后各自写下心目中的答案才离开。在结束之后的几天里,主办当局在网上陆续公布大家对凶手身份和动机的分析,最后才公布正确答案。
不只看,还要玩
整个过程,包括入场前的交手机、听讲解,以及结束时填写答案,然后投入到和答案选项对应的透明箱子中,都具备了强烈的游戏性质。令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参与者的高度参与和投入感。每段对话的细节、每个动作的含义、每个道具的蛛丝马迹,大家都全情投入,丝毫不放过任何线索,以求拼凑出案件的全貌。大家和演员们是如此的靠近,其实可清楚看见那些妆发是那么的“舞台”和不自然,那个场景谁都知道不是故事里的大宅而只是艺术之家,但是,大家并不因为“不够真”而无法投入其中。因为,打从一开始,大家就知道,“我们是来玩游戏的”。这个创作者、表演者和参与者都知道的原则,让大家在这个游戏的环境中与故事互动,和演员共同完成这个案情进展与侦查的过程。
空间的真或假
其实这场推理游戏如果在一座真实的大宅里进行,相信能使参与者更投入到凶杀案的气氛当中,大家可能会玩得更过瘾。但气氛应该不是这场游戏的重点,参与者若想真的凭自己的能力来查出真相,他们可能必须抛弃“看好戏”的权利,必须了解虽然置身其中但要置身事外,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性对待每一个可能帮助破案的细节。一个“不太像”的场地或许能帮助参与者从气氛中脱离出来,在感性和理性之间找到适合的立足点以处理案情的线索。当然,若真是在真正的古老大宅里玩这场游戏,挑战就更大了,体验或许更深刻。
作品要创意,空间也要创意
在“非一般”空间里进行艺术创作或演出在本地渐渐形成了一种趋势。今年九月时就有一批艺术工作者“占领”了一栋即将被拆除的商业大楼,以大楼内各种破旧的构造为展览或创作的灵感和平台,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举办视觉和装置艺术展以及音乐会,并同时缅怀老建筑的时代记忆。新加坡寸土如金,供创作和演出的空间有限,寻找(甚至制造)场地是本地艺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制作不少社区剧场的剧团戏剧盒就因为难以找到合乎规格和条例的公共空间而筹资建造自己的充气式流动剧场。拥挤的城市里,在商业活动和条规的夹攻下,艺术工作者不只在作品的创作上需要发挥创意,连选择展出或演出作品的场地也要绞尽脑汁。但如此严苛的空间条件其实能催生突破常规的好作品,尤其对和“空间”息息相关的剧场艺术来说,更是展现实力的大好机会和环境。
艺术之家坐拥旧国会大厦这座古迹的独特历史背景、地位和建筑格局,加上多年来坚守的独立机构身份,其实很适合大家来这里与他们合作进行独立和实验性的创作。如今他们已被收归在负责主办新加坡国际艺术节的机构内,明年的作家节又将会以艺术之家作为主要场地,瞬间被赋予浓厚的“体制”色彩,以后会走什么样的路线,值得大家关注。
Body X 的剧场特质
Body X 的剧情不算精彩,虽然我没猜中答案(我的推理逻辑极差,不能拿我做标准),但更高明的推理剧情太多了。除此之外,我更希望它的概念能与旧国会大厦或本地历史有些关联,这样的话就更有意义了。不过它为我们展示了剧场艺术的两大要素:“互动”和“空间”,这门古老的艺术在面向未来时,想必也将围绕着这两大要素发挥创意,把“互动”和“空间”的概念继续推向极致。有人说:“唯一值得保留的剧场、唯一值得拥有的剧场,是电影视野所不能触及的剧场…” Body X 里参与者与作品的互动,以及空间扮演的角色,就是现今电影无法做到的。但今天还有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媒介:网络。网络的空间能否被视为剧场空间的一部分,还是需要划清界限?主办当局选择以网络的管道在演出/游戏结束后继续和大家互动,是否意图探索网络空间作为剧场空间的可能性?
前面提到演出当晚在场地外面发生特殊路况而导致演出延迟开始,原来是执政党在艺术之家旁边的维多利亚剧院进行党庆的活动,多名重量级党政人物和元老重临这个六十年前创党之地,警方因保安需要而把附近的道路都关闭了。
惊觉:在本地,剧场的身份,和空间的定义,原来早就混淆了。
照片由 The Arts House 提供
Pingback: 剧场杀人事件:复盘 |评《Body X:乡音》 | 众观 re-VIEW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