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如果没有茶館 | 評《茶館》

劇評人:楚卡洛

演出:茶館

團體: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日期:2015 年 3 月 8 日

時間:下午 2:30

地點: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劇院

 

teahouse046

 

在《茶館》上演前,筆者作為一個「理想讀者(ideal reader )」是很「焦慮」的,焦慮它在今天是不是已經不合時宜,焦慮演員說的那一口京片子,那中國傳統技法的舞台展現是不是能被新加坡的觀眾所了解。然而,這些焦慮在我進了濱海藝術中心劇院之後,就被人潮擠得完全消失。筆者觀戲當天是在一個星期日的下午,成群結隊操著新加坡式英語的中學生們來了《茶館》,一幫幫京片子的中國新移民們也來了,還有不少異族的朋友們都來了,除了去年賴聲川《如夢之夢》的盛況,筆者沒見過這麼歡騰的濱海藝術中心,鬧到開演了,數來寶開場的演員快板子響了很久,場下的觀眾還是鬧騰的不得了,又是歡呼又是擊掌。

數來寶大傻楊把第一幕的時代背景交代完下去了,幕升起來,那些拉長的嗓子的叫喊,那些鞠躬作揖,那些長袍馬褂,那些走圓場的身段,熱鬧騰騰的茶館此時來到了眼前四周,筆者早就不在劇本裡的那個讓人吃一碗茶,點心也就只爛肉麵一種的裕泰茶館,我錯覺在港式點心店「添好運」那樣豐盛的吃食之所,忍不住的離開這個寫實主義作品的紀實規範,而關注到了這個作品裡所醞釀的超現實內涵。

規範是舞台上設定好的舞台布景,燈光音樂,內涵卻是在文本厚度裡的。這個文本的厚度深刻到我們今日來玩味,也是特別有感觸,就光是「莫談國事」來說,劇中的安排就特別巧妙,劇裡諷刺著當時的洋人勢力囂張,朝廷官員也依附在洋人圈裡,才能得以存活,都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了,茶館裡的人們也就是談談怎麼用奇特的方法趕走洋人,卻還是忍不住欣賞洋貨的精美,談著兩家爭奪一隻鴿子的廢話,無視於鄉下農民窮到必須賣女兒,乞丐連一碗爛肉麵都吃不起的現實。這時的茶館老闆王利發只知道,外面的世界亂他的,他唯一要做的就是保證他的小茶館安穩,生意興隆即可。這一類的人,如今更是多見,大家在社群網路裡貼貼美食自拍照就可以讓大家知道你在這裡,很安穩,舒服,國家大事?管他的!因為我們也管不著,只要保證我的營生順利發財即可。但殊不知,這國家的動盪卻在這間茶館的經營背後苦苦相逼,一間「茶館」經歷了三個中國近代最大變動的年代,順應潮流,選擇當順民,報紙不看不聞國事的結果也就落得上吊自殺的下場,反倒是那些人口販子,如劉麻子,靠著動盪年代大發利市的唐鐵嘴這類的人越活越順遂。主張實業救國的秦眾義,把家產賣掉蓋工廠,想要振興國家的工業,可最後他落得一敗塗地,工廠也遭停工,這樣一個實業家,在時代的摧殘後回到了老朋友王利發經營的茶館說出的台詞特別令人側目,他說:「有錢吶,就該吃喝嫖賭,胡作非為,可千萬別幹好事。」旗人子弟常四爺和松二爺兩人也落魄潦倒,倒是常四爺選擇了一個自食其力,靠自己的雙手活下去的日子,無人送終的晚年落得淒涼,但此人的精神還是挺令人尊敬的。

我不禁就想,一個從1958年就反覆排練至今的經典之作,裡面講的那三個時代,那三個人也彷彿就在我們眼前啊,只是外面的槍林彈雨成了我們每天都得用到的錢,翻滾的不只是富人的算計,窮人的屍體,還有太多個抱著和茶館老闆王利發一樣心態的,只想安安穩穩過一生,卻落得累累負債的眾多市井小民們。王利發有一句台詞對著賣報童說的:「有沒有不打仗的新聞啊?」,現今社會自己經營小生意的順民們,一定也想說:「有沒有不要錢的事情(新聞)啊?」如今把我們炸得體無完膚的,不是砲彈,而是那些利益爭奪。資本社會和戰爭時代催逼著人們的東西看似本質上不一樣了,人依舊是被弄得血肉模糊的。於是人們不安,現代的劉麻子還繼續販賣人口(只是現在體面成了人力資源公司),現代的唐鐵嘴還繼續這麼招搖撞騙的做他的天師,可不是嗎?我們以為進步了的時代,我們以為遠去了的戰爭,它依舊在我們身邊。

劇本內涵的深刻,造就了無數演員的成功,舞台布景形式也似乎不再那麼關鍵,這個劇本經歷過三個導演,無數個演員,到了今天的這個版本,我們仍舊心有戚戚。這就讓筆者憶起這齣北京人藝的《茶館》曾在1999年,在林兆華導演的革新下重排過一次,但那個版本演完的評論都不佳,甚至林兆華導演也承認了自己的失敗,依舊依循了焦導演的老路子,除了啟用了濮存晰,馮遠征等新演員之外,舞美做了更動,其他的沒開創出新意。然而,筆者找出了1999年的影象觀賞,我認為,林導的舞台佈景還原了老北京的街景,去掉了焦菊隱版本傳統戲曲的舞台設計,全劇的後面亦恢復了老舍的全本劇本的結尾—結尾在沈處長洋腔洋調的「蒿」(好),不若焦導版只停在王利發上吊一幕,前者的諷刺意味更足。加上,林導版的舞美設計,舞台的調度其實更體現整個大環境中小人物的掙扎和無奈,我個人覺得特別有意思。很可惜之後林兆華導演選擇了回歸焦菊隱版本的路線,做一個復排藝術指導,沒有再繼續探索下去。筆者只能期待北京能否有青年才俊可以別開生面再創一個新式的茶館來了。然而,轉念想來,就劇本的深度而言,就算《茶館》沒有「茶館」,沒有那些舞台演員布景聲光,僅僅就是一個讀劇會的呈現,也會是一個令人充滿想像,值得繼續深究下去的佳作。

2015年新加坡濱海藝術中心邀請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茶館》來演出,在闊別新加坡29年之後,屬於老北京的茶館再度來到「偏遠」的華人世界新加坡,這相對於北京的「老」,獅城和濱海藝術中心的「年輕」來說都是不小的文化震撼。這讓筆者聯想到布魯姆在《影響的焦慮》裡說的「影響的焦慮使庸才沮喪卻使經典天才振奮 」,我期待獅城的天才們都能因此為之振奮!

 

teahouse038

照片由 Esplanade – Theatres on the Bay 提供。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