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的考验,剧场的试炼 | 评 Jonathan, David & Me

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Jonathan, David & Me

团体:Our Company

日期:2015 年 10 月 15 日

时间:晚上 8 点

地点:戏剧中心黑箱剧场

28096125

 

看着剧团成长

Our Company 又回来了。认识他们是在 2013 年,艺术之家(The Arts House)举办了一个名叫 Food-O-Philia 的艺术节,Our Company 的创团演出是这个艺术节的项目之一。当时带着“见证一个剧团诞生的那一刻”的心情去看戏,觉得那是很荣幸的事。迈入第三年,他们仍然维持着“一年一部戏”这个节奏。经历了创团时呈现双剧目 Hokkien Me 与 Three Children,然后在去年改编经典写实剧《玩偶之家》,今年,他们尝试自创剧本,讲一个与他们自己很有关联的主题:友情。

我心想:“友情,有什么好讲的?” 剧名里面有三个人 – Jonathan、David,还有“我”,看起来是三个大男生的友情故事,感觉好“青春”、好“校园”。可是这两样东西已离开我多年,我还会对这种“男生之间的友情岁月”产生共鸣吗?况且我几乎从没想过友情有什么可以探讨,是我太小看友情了吗?

踏入戏剧中心的黑箱剧场,看到地板上围了一大圈花生,那是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把表演区和观众席隔开。嗅觉够敏感的话,还可以在空气中闻到花生的香味。花生,或其它零食类的食物,似乎是朋友间不可或缺的东西。想起两年前的 Hokkien Me 也是以食物(一盘福建面)引入整个演出。嗯,这次用花生,还蛮有趣的。等着看好戏。

不是普通的友情故事?

演出一开始,三个好朋友的其中一人 David 向大家宣布婚讯,并请主角 Mervyn (就是剧名中的那个“我”)在婚礼上致词,为此 Mervyn 开始回忆这段友谊,剧情也随即展开。从求学时期参加校园选秀比赛而认识,到三人因为一个女生而发生误会,直到化解误会。三人多年来的友谊被浓缩剪接成几次聚会,在很简约的舞台上呈现。

这样的剧情,看起来是挺像青春励志片的。但其实它没那么简单,编剧在这个现代年轻人的故事里穿插了两个古代经典,一个是圣经里的《撒母耳记》,另一个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苏美尔文明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在这些经典故事里,传奇人物在艰辛经历中展现出来的坚韧友情,被编剧用来对比这三个年轻人之间的问题。当 Jonathan、David 和 Mervyn 之间发生冲突时,古代的灵魂就被召唤出来,透过这三个人的躯体去述说几千年前的忠诚、信任与友爱。最后,三人似乎有所启发,他们的友情也终于通过考验,以完美结局收场。

Guitar Scene 1

向更高难度挑战?

这部戏与前两年的很不一样。第一年的演出,我记得大略的感觉是:小而美,能量充沛。首先登场的 Hokkien Me 是本地剧作家余璥莹(Ovidia Yu)创作的独角戏,台上一个人叙述一个家族数十年的兴衰,也描绘出社会的变迁。演员表现中规中矩,但已足够发挥这个形式的特色,提供了观众很多想像空间。紧接着的 Three Children 是马来西亚剧作家廖培珍(Leow Puay Tin)的作品,剧中三兄妹(或姐弟)经历了一场回忆之旅,时间和空间跳跃交错,人物、场景和事件如虚如实,似梦似真。两部戏都涉及个人和群体的记忆,呼应了近年的社会氛围,在本地是很切题的演出。

第二年,剧团的眼光从新马跳到欧洲,挑选了易卜生的名作《玩偶之家》并改编成 Dear Nora。编剧把故事背景搬到现代新加坡,探讨本地社会的家庭与两性议题。《玩偶之家》本身的主题、戏剧性以及架构都很强,虽然我觉得这次的改编不够细腻,现代社会问题的剖析不够深入,但整体方向和意图明确,我感觉到剧团的用心和努力。

今年,他们转而采用原创剧本,感觉这是向更高难度挑战。只是少了成熟剧本作为基础,这部 Jonathan, David & Me 比之前几部戏逊色不少。我觉得用经典来衬托现代故事这点子不错,但可惜两者之间的配合度不高,没有发挥出借用经典的效果。我认为关键问题在于经典故事没有帮助推进剧情的发展,也没有影响人物的思想和判断。在某些时刻,主角 Mervyn 似乎透过经典故事领略了一些如“友情是永恒的”这些概念,但我看不出来那些神话般的伟大友情对解决因思想不成熟与缺乏沟通而产生的问题有什么帮助。经典和现代如两条平行线被勉强地放在一起,两者始终没有交会。台上演员有限的能量和技巧也无法有效地把经典灵魂召唤到现场。如此一来,经典故事更像创作者自己的参考资料,它们或许是思考和构思创作时很好的素材,但以这样的方式来到剧场面对观众时便失去了力量。对了,还有那些花生,它们自始至终都原封不动地躺在那里。我在想:花生,与友情,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

看戏看到自己?

回想 Our Company 这几年的作品,我想起自己探索剧场的旅程。这可能与一些热爱剧场的年轻人会有类似的地方。一开始搞一些小规模的戏,然后渐渐地接触一些外国的经典,然后开始自己有问题要解答,自己开始有话想说。这些问题或想法,包括了亲情、友情、爱情、生活、理想、梦想、挣扎、抱负、生命… 等等的议题,可能都希望通过各种艺术形式,包括剧场,来找到解答的踪迹。

然后渐渐地,我似乎捕捉到剧场的一些特性。我不知道这样说对不对,剧场,好像是一个不太容易被“占为己有”的东西。它不太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它的形式,是一个让很多人聚在一起的场所。在这里,我们需要跟很多不同的人沟通。沟通,就需要方法,需要技巧。剧场这个地方有时候还会很复杂,我们甚至需要修炼一些特殊技艺,才有办法建立有效的沟通。

Our Company 这几年的演出,应该就是一个修炼技艺的过程。在 Jonathan, David & Me 里,技艺不纯熟的问题被凸显了出来,所以它看起来像是创作者还没整理好的思绪,所以我还是不知道“友情”有什么可以探讨。当然,做为一名观众,我也有修炼的责任,我也还在学习看懂花生与友情的进一步关系…

 

照片由Fennel Photography提供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