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GRIND / 绞
团体:TOY肥料厂 / Toy Factory
日期:2016 年 3 月 26 日
时间:晚上 8 点
地点:戏剧中心黑箱剧场 / Drama Centre Blackbox
TOY肥料厂在新作 GRIND 的宣传单子直接打上“男同志戏剧”这个名号,这个做法应该吸引了不少男同志和关心同志权益的人来看戏。同志议题在本地社会是热门话题,一个受邀在跨年晚会上表演的外国歌手因为公开出柜和支持LGBT权利运动而招来抗议,“粉红点”集会的规模一届比一届盛大也引起反对阵营发起“穿白衣运动”来抗衡。在一波又一波的争论之后,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讨论,端详哪些角度,聆听谁的观点,来帮助我们在这个议题上往前走?
GRIND 讲的是男同志的故事,同时也是同志议题在本地社会的发展概括。四个主角除了分别讲述了身为同志的经历和困境,也向我们报告了一些相关的社会事件、对于禁止男同志性行为的法律条文的争辩、国家领导人在同志议题里的立场,甚至给我们讲解了“肛交”(sodomy)一词在圣经里的起源典故。在这里,他们不再躲在社会的角落里遮遮掩掩。他们站上高台发言,这似乎是创作团队特意赋予他们的平台,让他们被看见,让他们的声音能被清楚听见。有时候,他们也会从高台下来,让我们从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呼吸和汗滴。在这里,我们透过四个男同志的视角去体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以及影响着他们的社会观念和制度。
演出开始前,工作人员带我们从剧场的后门入场,在阴暗的走道行走,感觉像走入一个私密的空间。这里挂满着巨型、白色水滴状的装饰,酷似一串串从高处滴落的精液。这里没有座位,我们也没有被规定要站在哪里,每个人都可以选择一个自己觉得合适的位子,甚至可以自由走动,去瞧瞧每个角落里的蹊跷。剧场的门关上后,我和大部分观众一样,站在可以环顾四周的中央区域,四个主角、高台和“精液”几乎一览无遗。拥有这样自由的观赏方式,我尝试循自己的途径去寻找同志问题的答案,寻找困境的出口。
很快地我发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剧场内机关重重,加上昏暗的环境,我不太敢随意走动,又怕漏掉哪句台词或哪个表演细节,所以只好不断转头和转身,跟随四个主角的表演,演出的焦点在哪里,我的注意力就投放在哪里。但无论我看哪个方向,我发现我还是站在这个充满性的空间里。除了那标示逃生方向的“出口”,我没有其它“出口”。在原是自由的剧场空间里,我被性的主旋律牵引着,我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我想起入场前工作人员叫我们要“成为演出的一部分”,但我感觉这里是属于别人的私密空间,眼前是一串串来历不明的“精液”,我有点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才能“成为演出的一部分”。我被安排来这里“身临其境”,走入同志的内心世界,感受同志内心的呐喊,但感受之后我不知道如何回应。
在演出的最后,其中一个主角自杀了,他在宗教信仰和同性恋之间找不到共通点,只好结束生命寻求解脱。另外三人则换上粉红色 T 恤走入人群中,此时粉红色气球撒落一地。然后,剧场的门打开,三人走出这封闭的空间。他们走向何处,我不知道。离开了这个地方,走出这个“性的困境”,他们解脱了吗?我们听完了故事,走出剧场,但我们为问题找到出口了吗?
我想,在封闭的空间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是不够的。在这场能量充沛的演出里,多数是陈述和渲泄,但没有足够的空间让大家去思考,去对话。看完演出后,我想听听,在我们的社会里,父母除了催促孩子结婚生子,还有什么其它想法?教会除了反对甚至妖魔化同性恋,还有什么其它议程?同志议题是否还有其它牵涉更广的面向,如多元成家、公共房屋的购买权、遗产的继承权等等?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空间,让同志、关心同志权益的人、同志的亲人、没有同志朋友的人、政府官员、国会议员、社会大众… 去讨论这些?
照片由 ACEPIX 提供。
拜读您的剧评,发现这是一个更为细腻的角度。除了着墨这些问题对同志群体的束缚,更讨论了深一层的未来方向与困境。您对“互动剧场”空间的分析与解读很精彩,解答了我在看戏时一直想不出的一个谜团。
感谢您的回复,我们乐于了解您对这出戏的更多观点和看法,欢迎一起继续讨论!请多多关注我们的脸书(可以更方便分享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