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参与者的反思 | 评《不知岛的迷失》

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不知岛的迷失

团体:戏剧盒

日期:2016 年 7 月 6 日

时间:晚上 7 点 30 分

地点:达哥打弯 Dakota Crescent


TNH_160511_4749

 

“我劝你早点归去,你说你不想归去…”

在张国荣这首经典的《风继续吹》播放完毕后,《不知岛的迷失》演出结束。我相信观众此刻的心情都像歌词说的那样,舍不得离开这个地方。原因是这个地方太可爱了,更因为这个地方即将被拆除重建。到时候,这个地方的风,可能不再继续吹了。

这个地方,就是达哥打弯(Dakota Crescent)组屋区。在这个历史悠久的组屋区还没被彻底遗忘之前,戏剧盒来到了这里,为这个地方,也为这个城市,做一点事。戏剧盒在 2007 年启动《不知岛》系列,在新加坡各地挖掘地方性的共同记忆。今年,他们来到了达哥打弯,根据这里的人文和建筑特色,制作一个包含戏剧演出、分享会以及装置艺术的特定场域作品。戏剧盒结合了当地居民、建筑遗产保护活跃份子、设计系学生、志愿者,以及剧场艺术家一起创造这场演出,试图让大家思考新加坡土地发展的得与失。

在各个表演区和展区之间游走,我总是小心翼翼,因为这里的设施真的蛮残旧的,更觉得自己是外来人,怕干扰到这里的居民。是的,我虽然经常路过这一带,但从未走进这个地方。一个外来人,凭什么在这里指指点点?我有什么资格说我“怀念这个地方”?我以什么身份对人家的问题发表意见?那我为什么要报名参加呢?难道,除了是一个外来人,我还有另一个身份?

首先,我应该也是一个观众,是《不知岛的迷失》的观众。这身份在演出的开始阶段尤其明显。我们坐在组屋前的空地上,观看演员在组屋阳台上呈现邻居之间的交谈。这与平常看戏的方式没太大差别,只是今天的舞台是真实的组屋。这样的实景演出,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居民的生活,体会居民面对改变的心情。

但随着这段短剧结束,我们的身份开始转变,我们成了参与者。我们需根据活动册子上的指示,选择参观路线。我们要仔细聆听和发问,还要思考一些关于国家发展和社会共同记忆的事情。我循着设计好的路线走到区里的各个角落,感觉到一个低调的社区在今晚成了抢戏的主角,一个逐渐凋零的地方忽然变得感情丰富。这个地方在这个时候“活了起来”,这里太有特色了,居民的故事太美了,每一面剥落的墙、下陷的梯级、地上的枯叶… 每一个点点滴滴都太美好了。最后,张国荣磁性的歌声替我总结了这一连串的情绪,在这一刻,不舍之情油然而生。

奇怪的是,这个不舍让我感觉有点不安,因为我不确定,这个不舍,是整体演出体验的一部分,还是经过深思熟虑、衡量了发展和保留的利与弊之后的决定?

因为《不知岛的迷失》,我从外面的世界来到这个地方。置身其中,它的细节和气氛让人想起纯朴美好的年代。在节奏快速的现代化城市里,我们有时候想要寻找怀旧的感觉。充满怀旧风的达哥打弯和这个演出正满足了这个需求。那么,我的不舍,是否只是消费这种怀旧感觉的一部分?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我是享受这个演出带给我的感觉,还是真正关心这个地方和这个议题?当我用现场提供的颜料绘制那迷你尺寸的阳台模型的时候,或在询问当地居民关于他们的故事的时候,或在活动册子上测试自己对本地建筑历史的知识的时候,我这个参与者,会不会只是怀旧的消费者?我有没有成为整个议题、整个社会的真正参与者?

保护城市建筑遗产的意识在本地有增无减,《不知岛的迷失》以剧场的形式为基础,结合多种媒介与手法,让社会大众聚在一起思考问题和交流意见。它让我们从被动化为主动,更积极地参与社会发展。只是,若真想解决问题,真想为社会找到在发展和保留之间更好的平衡点,也许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下,确认一下,这个参与的身份是什么。是轻松享受活动的参与者?还是真正为社会着想,愿意付出时间、精神与力气的参与者?

 

TNH_160511_4792

TNH_160511_4856

TNH_160511_4866

TNH_160511_4942


剧照由 The Pond Photography 提供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