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请坐…… | 评《一桌二椅实验系列》

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一桌二椅实验系列(M1华文小剧场节2016)

团体:实践剧场

日期:2016 年 8 月 4 日

时间:晚上 8 点

地点:42 新剧中心黑箱剧场 Black Box@Centre 42

 

一桌二椅,有人说它是游戏规则,有人说它是传统形式的现代诠释,有人说它是传统与当代的对话…… 我说,它其实还可以是一个客厅。

它当然不是你家的客厅。它是剧场人接待圈外或国外艺术工作者的客厅。这是它给我的感觉。四年来从未缺席一桌二椅系列的刘晓义是这里的主人,今年的客人是来自泰国的剧场学者 Pawit Mahasarinand。在剧场里,自然是以戏作为交流的基础。主人以《后代 600》和《后代 400》两部戏迎接客人,客人则以一部《⇆葛楚德⇆奥菲利亚⇆》来回应。

一开始,主人先打开话题。剧场内一片昏暗,我们仿佛进入遥远的时空,准备见证一个“传统的建构过程”。两位来自中国江苏省的昆剧演员 – 朱虹与刘啸赟 – 陆续登场,与一桌二椅这个“传统的平台”进行“谈判”,并与之订立盟约,然后两人联手撑起这个传统。过程中,无需讨论、没有反对、没有胁迫、完全自愿。传统,在一段无声且“和谐”的谈判中,安然诞生。

接着,我们来到下一个时代。看来这是一个传承的时代,是前辈大师与晚辈交接的时刻。晚辈在前辈长长的影子下蹒跚前进,到了交棒那一刻,前辈不免犹豫,但在两人建立信任后,前辈终于放手,晚辈于是尽数释放能量,站上高位呼风唤雨。忽然,时空转移,昏暗不明的时代已过去,我们回到了当下,前辈与晚辈已没有高低之分,两人在同一水平上共用一桌二椅。在这个时代,年纪较轻但掌握技艺的刘啸赟可以是前辈,较年长的郭劲红则是渴望学习的晚辈。面对传统技艺,自小与之为伴的前辈执着于自己的习惯,来自不同文化领域的晚辈则以自创的招式去接招。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不再无声无息,而是充满试验、碰撞和惊奇。

接下来轮到 Pawit 延续话题。这是当下文化交流的另一番景象。来自泰国的形体演员 Ornanong Thaisriwong 率先坐在观众席上,摆出架势向未进场的朱虹宣示地位,仿佛在对她说:“观众是属于我的。” 两人一碰面,先在一桌二椅前来个先礼后兵,之后在整个剧场内展开竞技。幕帘、窗口、观众,还有一桌二椅,都是她们的武器。这除了是两个女人之间的竞技,也是两种艺术形式或文化之间的斗争,双方都在抢夺大众的认可。正当两方斗得难分难解之时,上一场戏的刘啸赟与郭劲红忽然开门走进来,向观众鞠躬谢幕,似乎是客厅的主人觉得够了,该送客了。这场斗争,恐怕一时半会还无法解决,我们可能都要等下回分晓了。

一般上我们认为一部戏是独立的,但一桌二椅的戏却难以独立,因为在同一个时段里我们要看超过一部戏。每部只限二十分钟的戏“被迫”凑在一起,戏与戏之间会产生怎样的关系、什么样的交流,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想到我们的世界,这戏与戏之间,不就像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吗?当在地文化碰到外来文化的时候,何不把它们看作是客厅里的主人和客人?同样的,当传统碰到当代的时候,何不把它们看作是主人和客人?还有,前辈与晚辈,可不可以是主人与客人的关系?很多事情总有先后顺序,若以此区分地位的高低或优劣,可能限制了大家潜力的发挥,甚至制造无谓的隔阂。假如主人都礼遇客人,客人也尊重主人,双方都看重对方,也不吝于拿出真本事和表达自己,我们这越来越多元化的社会,会不会少一点争吵、多一点精彩?

 

Descendants 400 1 (Liu Xiao Yun , Zhu Hong)

Descendants 600 2 (Okorn-Kuo Jing Hong)

 

Gertrude Ophelia 2 (Ornanong Thaisriwong)

 

照片由实践剧场提供。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