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感受 l 评《长大的那一天》

剧评人:黄素怀

演出:长大的那一天(M1华文小剧场节2016)

团体:飞人集社(台湾)

日期:2016 年 8月 13 日

时间:下午 2 点

地点:实践空间

The Day of Growing Up 2

2013年,也是华文小剧场节,看了飞人集社的《初生》,深有感触。那个时候,第二部曲《长大的那一天》就已经创作完成,并在各地巡演了。时隔3年,“长大”终于来到新加坡。

“初生、长大、消失,生命历程宛如一首曲子。”飞人如是说。三年前我经历了“初生”,三年后来到了“长大”,这个三部曲还未终结,但已经向前了一步。《初生》是小女孩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做的一个梦,梦醒了,就来到了人世。《长大的那一天》中,小女孩和小男孩一起出发,寻找长大的那一天,但等到她真的长大了,却不知道那一天究竟是哪一天。两个作品中,小女孩总是在搜寻扑朔迷离的回忆,观众也跟着一起。待在妈妈的肚子里,不论是大人、小孩,都经历过却又都记不起来了。可长大,对于大人和小孩,有不同的角度。当成年的女孩回忆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对于儿童观众而言就是现在,对于大人观众而言是过去。但是,“长大的那一天”,不论对谁,都是未知的概念,一个是对未来的未知,一个是对过去的未知。我不知道,作为一个小孩,如何看待戏里面的一切。我说说作为一个大人,我的感受——

就好像看到一张童年的照片,也许不记得是谁给我拍的,或者拍照的那一天发生了什么,可却勾起一些感觉,勾起童年的那种魔幻,那种每一件小事,都能在当时对我产生巨大影响的感受。我看过网络上有人问,为什么年纪越大,感觉日子越过越快。有人回答说,因为过一天或过一年,在你人生经历中的比例越来越小,而你的经验越来越多。这大概可以解答,为什么在小的时候,你所认知的事情还很少的时候,可以因为妈妈衬衫上的花纹,而经历的疯狂的历险。也因为偶然发现树上毛毛虫的蜕变,而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好奇。《长大的那一天》帮我找回了一些这样的感受。

故事里,大人总是说,有些事你长大了就知道了,长大了就可以做了,所以小女孩和小男孩急于想长大,他们一起出发,去寻找长大的那一天。然后他们就来到了魔法森林,以为穿越它就能到达长大的那一天。他们遇到了变男变女的人、遇到了钓美人鱼的渔夫、遇到了森林之王。这里面探讨了性别,也表述了许多生活的哲理,例如不强求,不操之过急。虽然是有点深刻的问题,但表达的方式却是小孩子随机、不合逻辑的思维模式,以及简约、写意的舞台美学。我始终觉得,与其让孩子从简单直接的东西开始学习,不如给他们连你也觉得复杂的问题。他们面对复杂,有自己的理解,然后到了不同的年纪,对这个东西又会有新的理解。我们大人不也是这样的吗?如果从小就只学好坏对错,遇到真正复杂的问题,就无所适从了。毕竟这个世界是复杂的。

最后再说说它的剧场美学,延续了《初生》的许多剧场元素,这个台湾与法国合作的系列,不知道是因为法国人还是台湾人,有许多有别于一般儿童剧的审美。我一直觉得,简约、抽象和写意从来都是东方的。我们的水墨画、皮影戏都是用极简的元素构建大千世界。飞人集社的创作者们,遵循传统又充满想象力,能够体会“少就是多”,还能够把这样的才能,运用在儿童剧场里。许多大诗人、大作家,到了老了才开始写童话;大画家也是,晚年的画最抽象。其实这都是最高境界的艺术。若要浅出,先要深入。儿童剧场是最大的不易。

作为一个大人,我也喜欢童话,就像之前说的,有些东西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理解,也许这就是长大的过程——当你不依赖于固有的经验和观念,还会因为小事而触动,对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理解。那么,长大永远都在进行。

The Day of Growing Up 1

照片由实践剧场提供。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