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场里的一场民主体验 | 评Every Brilliant Thing

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Every Brilliant Thing

团体:Bhumi Collective

日期:2017年4月19日

时间:晚上8点

地点:42新剧中心黑箱剧场 Centre 42 Black Box

由新晋剧团Bhumi Collective呈献的Every Brilliant Thing是非一般的独角戏,演员不是唯一的主角。 它的开场形式有一种“民主”的氛围。走入剧场,看到的是排成圆形的观众席,像某个国家的议会大厅 的缩小版。观众陆续入座,大家可以看见彼此,看看今晚谁来看戏、谁的心情好、谁的心情不好,一览无遗,仿佛来参加一场圆桌会议。接着,演员开始向观众分发小纸条,并告诉我们说,待会儿要是被叫到手上纸条的号码,就把纸上的字大声念出来。演出时间还没到,观众就已经有事情可以做,准备着成为戏的一部分。

接着,演出正式开始,演员站在中间讲故事。这时,剧场内的氛围渐渐转变。如果开场前是“民主”, 现在则渐渐走向“专制”。演员似乎很怕故事讲得不好,他使出很大力气试图让他的故事显得更精彩动人。看着他满头大汗,我就在想,有没有人可以帮他擦一擦汗再继续。除了力度大,节奏也很紧,我几乎找不到可喘息和消化讯息的空间。开场前那种“大家一家亲”的气氛,现在已转变成以这名独角戏演员为聚焦点的向心力。

此刻全场的焦点虽然已集中在剧场的中央,但在整个过程中,观众参与的部分并不少。全部观众都被叫到号码了,大家都依据指示大声念出纸条上的字,有些观众甚至被演员要求扮演故事中某些角色来配合他的表演。在这个被观众席包围着的表演区里,演员跟观众的交流几乎是每一两分钟就发生一次。交流如此频繁,但我感觉到观众的反应和即兴发挥的“表演”并没有被演员纳入他的整体演出里。我看到观众被要求角色扮演的时候,虽然不至于不情愿,但他们大多先是一脸茫然,接着被全场的眼睛盯着,尤其是演员那双“对,就是你,请继续。继续啊…”的眼神,在整个气氛的烘托之下,稍微勉强地“表演”,然后尴尬地结束,再疑惑地回到座位。接着,演员回到他一贯的节奏,回到他的故事, 似乎努力完成他的故事,才是他最关心的事。

其实,演员在讲故事的时候确实是动人的。那我就在想,要观众参与的原因是什么,要观众依据号码念出那些故事里的brilliant thing是为什么。我想其一原因可能是希望观众透过直接接触到那些brilliant thing,加深对这个概念的印象,进而留意我们生活中的每个brilliant thing。故事中的主角因母亲有自杀倾向,因此通过在纸条上写下生活中的每样精彩事物,让母亲重新感受生命的意义。以这个故事对照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我们的生命意义也就是由众多的brilliant thing组成的。以这个故事对照今天晚上的演出,这场戏的意义也就是由观众们组成的。是的,我想起,在入场前,我们每人都在剧组准备的纸条上写了一个brilliant thing,这似乎暗示着,对这场演出来说,我们每人都是brilliant thing。

可是我想到那些观众参与的过程,虽不至于草草带过,但好像对整体演出没多大的帮助,观众在这里的重要性是不高的。作为brilliant thing的我们不被重视,那我们又该如何重视我们生命中的brilliant thing呢?就算写了千千万万张纸条,若不重视,不深刻体会和思考它们的意义,生命的意义能建立得起来吗?我想起入场时看到的那个“民主”的景象,是的,很多时候就算有民主的形式,若不重视民主的精神,在议会厅里也是会出现专制的一言堂的。

 

照片由Ruth Smalley提供。

广告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Twitter picture

您正在使用您的 Twitter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