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人:随庭
演出:Frago
团体:Checkpoint Theatre
日期:2017年7月14日
时间:晚上8点
地点:戏剧中心剧场黑箱剧场 Drama Centre Black Box
Frago仍然是一个有关成长的寓言。不同于Ah Boys to Men、Army Daze关注十八九岁的男孩如何在军队的集体规训中宛若新生的迅速成长,Frago将目光转向十年后,刚过而立之年的新加坡男子:青春成长已近完成,中年危机还未到来,间中夹缝的几年,他们不被注意,面目模糊、埋头生活。此时,Frago所打开的军营空间更显特别:作为战备军人,每年必须回到军队服役的一段时间,既是他们青春成长的重要节点,也是同日常生活的一刀切割。在这一空间内,Frago探索了这个群体所共同面对的焦虑与压力。
也许是新兵正传看得多了,印象中军营的故事不外乎是强度极大的集体规训与反叛的个人精神之间的矛盾。然而,这群老兵的故事却似乎偏移了焦点。军队操练仍然辛苦,戏中的老兵们也依然满嘴抱怨,但尖锐的对立与矛盾却消失了。老兵们身上少了新兵的叛逆,应对军营,更多了些游刃有余的、油腻的智慧。他们讨论各自的女朋友、太太和情人,已经出世和即将出世的孩子,工作薪水赚得够不够吃,房子买在哪里政府补贴拿得最多最划算。军队不断将新加坡男人们召回,为可能到来的战争反复训练,但对老兵们而言,他们所肩负的生活压力已经大于军营压力。外面的世界才是他们的战场。
但军队作为一个独特的空间,它的介入扭曲了日常的时间与空间感。戏中,David从军营出来与女朋友在商场约会吃晚餐,而他却因身心操劳而心不在焉,更无法回答女友对军营生活的一再探问,她无法听懂他在军营的具体职责(David也并不认为女友是真心想要了解),难得的相聚变得不欢而散。封闭单调、惟命是从的军营让物欲横流、热络的商场、餐厅显得虚幻陌生。同样,服役中的老兵们凌晨仍进行野外训练,在刻意开辟的荒林中手挖战壕,栖身于此。泥污的战壕与行军的荒野,是全面城市化的新加坡中并不存在的空间。当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变为半夜躺在泥土中的士兵,他们的时间与空间感难免被撕裂。老兵们被突然卷入军营空间,与日常生活的环境、工作、人际关系陡然断开,在身体的极度疲惫下,他们的压力似乎更易释放出来,表现为敏感的情绪爆发。
这些情绪背后,凸显的是一个群体所共有的孤独感。孤独感的来源,或许正是因为军营这一特定空间内的生活,是所有男性共同的秘密。一半人心照不宣的秘密:关于假想的战争,反复练习的残酷,却很难解释,难以被另一半最亲近的人理解。这与现实生活中独自承受生活压力的心境是相通的,但这种孤独在军队中被放大,更显得无所遁形。也正是这共同的孤独感,让老兵彼此之间产生一种天真纯粹的亲密情谊。Frago将战备军人的一天生活,分割成放大的细节片段,不同阶层与职业的战友,在军队中共同生活、成长,彼此扶持,惺惺相惜。角色大多都刻画得细腻生动。有一幕,在深夜的野外,两位军官Benedict与David试图交谈。Benedict表现得很友善,渴望倾诉,愿意将埋藏心中不愿对人说起的隐秘心事说出,但David始终处在挣扎焦虑的压力下,难以控制情绪,不禁出言伤人。其实Benedict与David都不自觉地在军营中展现脆弱真诚的一面,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同。情绪的冲突并未造成二人真正的隔阂,很快就体谅和解。老兵们共同分享的孤独与特殊纯粹的信任,都在军营空间内显得合理而具有感染力。在这个成长寓言中,他们步调一致地走到人生中途,不论是可能到来的战争还是中年危机面前,他们都是深具默契的战友。
Frago纵然是将不足为外人道的军营生活,撕开了一道口子,让我们好奇地窥探身边最亲近的人,穿上军装后的另一番面貌,用超越语言的表演直观地展现虚拟战争危机前的种种演练。然而,在被满足的好奇背后,剧中的军营更像一个奇观,军队与政治、家国的关系在剧中无意被讨论,个人对民族国家的反思、反馈也扁平有限,更多的仍是一种人生困境的包围之感:在潜伏危机前孤独、沉默、反复地练习,间中凸显男人共同成长的温暖情谊。剧中真空般的军营空间,或许反而是中年危机逼近前,一个封闭、孤独自我的隐喻。
而成长,就是对人生危机的不断警惕,孤独练习,期待着某天一个微弱胜利的反扑。
照片由Crispian Chan摄影,Checkpoint Theatre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