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评人:刘洋
演出: Neo Dance HK x Singapore
团体:Neo Dance HK
日期:2017年12月17日
时间:下午3点
地点:中国文化中心 China Cultural Centre
现代舞是个很宽泛的定义,不拘风格技巧,而注重在“有话要说”。传递情感也好,发表政见也罢,通通可以。这次演出的舞团名为 Neo Dance HK。这个夫妻档舞团里,丈夫王丹琦擅长踢踏舞,而妻子李思飏则主攻芭蕾,两人凑到一起,组了一个现代舞团。大约是借鉴了 Neoclassicism(新古典主义)的命名方法,Neo Dance HK 显然想要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舞蹈视听体验。
我是个喜欢看现代舞的人。很多人觉得看不懂,但我喜欢这样的观演方式:打开情感的触须,从隐晦的舞步中默默感受舞台上传来的情感。不唯物,只唯心。大多数时候,我们看到的现代舞,都是只求意境,不求形似的。在这一点上,Neo Dance HK 的这次演出与我看过的大多数现代舞都不同:每段编舞几乎都有明确的、易于理解的故事线;每段编舞也都有繁复的舞蹈技巧。这显然让更多的观众得以“看懂”他们的舞蹈。但这是否是一个恰当的选择,或许仍可商榷。
【一】
第一个舞是 Dance Internship II , 演绎了一个见习舞者从生疏胆怯,到在台上自信挥洒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舞蹈中,舞者深厚的芭蕾功底显而易见。对身体超强的控制力带来了细致而精准的动作。尤其是表现最初见习舞者的身体不受控制,李思飏的表演极到位,她表情中的执拗与不受控制的某部分肢体形成强烈的冲突,令人印象深刻。除了看技巧,舞蹈本身极易理解,完全如现场发放的观演手册中所言,老老实实地讲了一个“见习舞者”在舞台上下的成长故事。故事没有太多可揣摩的地方,我作为观众,自然也就全副身心投在了看技巧上。
【二】
说起踢踏舞,大概很多观众首先想起的会是著名的爱尔兰舞剧《大河之舞》(Riverdance);而另一部分观众,则会想起 La La Land 里 Emma Stone 与 Ryan Gosling 在月光下口是心非、相互试探的共舞。相较于其他的舞种,踢踏舞是一种可以靠听觉去感知的舞蹈。在极急促的节奏下,我们甚至看不清舞者的脚步,只有令人惊叹的“踢踏”声告诉我们舞者的技巧有多精湛。在或急或缓的“踢踏踢踏”声里,我们得以感知舞者想传递的情感。就像摇滚里的鼓点,不同的节奏奠定了整个演出的情感基调。强烈的“音乐性”注定了我们在观看踢踏舞时也竖起了耳朵,一点不和谐的地方都会让人浑身别扭。
看第二个踢踏舞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就给了我一点别扭的感觉。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是日本电影《战俘》的主题曲,从开头的伤感隐忍到后半段的激烈急骤,重复的都是同样的旋律。仿佛是一句话,从独自一人的喃喃自语,渐渐变成了无法压抑、冲破胸膛的怒吼。可以感受到编舞想充分发挥踢踏舞的音乐性,但是配乐开头过于轻柔的钢琴、小提琴独奏与舞者王丹琦急促的、近乎炫技的踢踏舞步并不和谐。这样的炫技持续了很久,已有喧宾夺主之嫌。一直待到音乐激昂起来后,整个舞才渐入佳境。舞者像是努力奔跑却原地踏步的城市困兽,舞步也在这时才终于与音乐达成和谐。然而只有半个舞在“佳境”里,也就未免让人觉得遗憾了。
【三】
第三个舞《葛拉缇X》(Galatea X)取材于希腊神话。技艺精湛的雕刻家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按照自己仰慕的女神维纳斯的样子,雕刻了葛拉缇,并深深爱上了这个出自他手的造物。他倾尽所有感情在这个雕塑上,最终感动了女神维纳斯,并将葛拉缇变成了真人。这个故事即是一个关于爱情的寓言,又是一个关于造物者与造物之间微妙关系的开放题。
舞蹈以一种颇为直白的方式,将这个神话演绎了出来。伴随着德彪西神秘暧昧的《牧神午后》,皮格马利翁一点一点地敲击着凿子,逐渐敲松葛拉缇的关节。在一开始,皮的手控制着、引导着葛的头的行动。他是造物者。然而随着皮渐渐陷入爱河,造物者与造物之间的行动逐渐变得相互依存、相互纠缠。到了最后,皮反倒像是为葛所控制了。两名舞者在台上互动默契,葛拉缇时而机械时而如水,让观众也仿佛是随着皮格马利翁的视线,时而看她像个没有生命的雕塑,时而看她是个柔情的爱人。
看着舞台上葛拉缇机械的动作,与皮格马利翁心甘情愿的跟随,让人几乎敢确切地说,那是爱情。这也让我不禁联想到了更远的话题:在这个人工智能愈发进步的时代,我们也许终有一天需要问自己,如果我爱上了人工智能,那是爱情吗?皮格马利翁最终完全拜倒在葛拉缇的石榴裙下,造物者与造物之间的主动关系几乎彻底颠倒。这也将是人类面对人工智能的命运吗?
看完三个舞蹈,像是看了一副极为写实的中国水墨画。技巧是令人叹服的,故事是明明白白的,但总让我觉得缺失了一点看现代舞时的乐趣——捕捉一个个转瞬即逝的意象,再像拼拼图一样,按自己的解读将它们串成某种模糊的印象。也不知道直白,是否真的与现代艺术八字相合。
另外,在了解了两人的舞蹈背景后,我曾一度期待他们要如何将两种风格与技巧迥异的舞种——一个是自由诙谐、深受爵士影响的踢踏舞,一个是优雅古典的芭蕾——融合进现代舞的作品里。三个舞蹈看下来,看到了两名舞者在各自舞种上的深厚造诣,但两个舞种的技巧并未同台。算是另一个小小的遗憾了。
照片由 高允庆 拍摄,中国文化中心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