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男何女,何身何服?| 评《不男不女》

剧评人:朱鉴之

演出:不男不女 (台北艺术节2018)

编导:陈立婷(新加坡)

日期:2018年8月12日

时间:下午2点半

地点:台北中山堂中正厅

pretty-butch-taipei-arts-festival-01

新加坡青年导演陈立婷(Tan Liting)执导的英文舞台剧 Pretty Butch 曾经在2016年的 M1 新加坡艺穗节演出过,其剧作牵涉女性(女同志)的阴性阳刚气质(feminine masculinity)的议题曾引起新加坡本地艺文界的关注。时隔两年,2018年台北艺术节主办方邀约此剧来台北演出,将原来的英文舞台剧本翻译为中文,改为中文剧名《不男不女》,且改由台湾本地剧场演员表演读剧演出(staged reading),再次引起观众有关性别议题的热议。虽然该剧名义上是“读剧演出”,却因为全场演员近乎完全脱稿演出,且搭配舞台走位和收放自如的肢体动作,可以认为是一出带有“读剧”实验意味的极简主义式的剧场表演。

该剧的故事涉及5个角色,均由女性演员饰演。其中,两位角色是男性,分别是Mark(马克)和Liam(连恩)。其他三位女性角色,一位是和导演同名同姓的陈立婷(此角色的故事和导演的人生经历相似,有一定的自叙传色彩);而另两位是Beth(贝斯)和Leslie(蕾丝丽),她们是一对女同志伴侣。故事由三条故事线穿插而成,Mark和Liam的故事主要是描述两位同为律师事务所的男性同事兼好友在员工度假期间把妹的故事;而角色陈立婷是作为一个叙述者在叙述自己女同志的成长经历;而Beth和Leslie的故事是关于一对女同志伴侣在生育孩子过程中的性别困境。

以下,会分别分析每个角色的性别困境。

(1)Mark:社会规约下的阳刚气质的践行

Mark和Liam的故事中,冲突不在于他们的人际冲突,而在于他们内在对于自我的性别气质认同的冲突。Mark从小喜欢绘画,却不被他的父亲认同,父亲要他去和外面踢足球的孩子一样,父亲认为只有这样子才可以学着成为一个男子汉。但Mark喜欢绘画,喜欢独处,不喜欢踢足球,这些特质被主流社会认为是缺乏阳刚气质(masculinity),因而被其他男生嘲笑,被父亲鄙夷。主流社会对于男性的阳刚气质的要求逼迫、压抑着Mark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比如踢足球和健身。成年后的Mark,不仅练就一身孔武有力的肌肉,更承袭了一系列带有严重性别歧视意味和男性中心主义的思想。比如,他在和Liam聊天的过程中,不断表现出他的阳具自恋,他说道:“上帝給你阴茎,你就要親力親為去填滿每個洞啊……像插秧一樣”,“男人就是要不带感情去做爱,真男人就是要进去就出来”。他笑话Liam和女生做爱的过程会“爱上”女生,会对女生有感觉的情况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很没有男子气概的“gay”气的表现。此外,他还对女性进行三六九等的分类,认为女性有三类:一类是平均值的普通妹、一类是女同志型的“T”还有一类是标准中上的漂亮的“正妹”,在他的所谓“男性气质”的思维中,男人就是要去追求那种中上的“正妹”。但是,可笑的是,当Mark 打算追求“正妹”珍妮的时候,他却不知所措,不知如何聊天,还要求助于不够“男子气概”的Liam。更讽刺的是,当他进入珍妮的房间,正要发生亲密行为的时候,珍妮却嫌弃他的胸肌太软,不够man,而拒绝了Mark,才让Mark质疑为何珍妮还是觉得自己不够Man,进而质疑主流社会的man或不man是否具有真正的意义。

(2)Liam:生理女性化的恐慌者

和Mark不同,Liam的问题虽然也是在阳刚气质上,但是其根源并非来自自身的性格的“阴柔化”和阳刚气质的冲突,而在于他在生理上患有严重的“男性巨乳症”。Liam内在的荷尔蒙失调而导致乳房肥大的男性生理症状。这样的生理症状让Liam的身体看起来具有女性化特徵,依然不被主流社会认同,他只好购买束胸的橘红色内衣,以让自己的胸部扁平。这个生理上的问题严重困扰着Liam,让他无法将自己当成一个正常的男性。直到最后Mark 发现了Liam 的这个问题并骂他是“阴阳人”,这让两人的友情濒临崩溃的边缘。之后,戏剧的结尾,Mark答应为Liam保守秘密,两人互相理解,这两个被主流社会鄙夷的缺乏男性气质的边缘人终于可以正视真正的自我。

(3)Beth和Leslie:女同志妈妈的悲喜剧

Beth和Leslie是一对女同志伴侣。在戏剧开场的时候,她们的爱情就已经获得家人的许可,可谓幸运。但问题出在当她们需要生育孩子的时候。剧中,Beth是喜欢穿着有着阳刚气质的衣服的女同志“T”,但却以自己的子宫进行代孕,代孕的对象是Leslie的卵子和某捐献者的精子的结合体。一开始的问题主要在Beth身上,因为她不得不为了顺利生产小孩而穿上颇具女性气息的孕妇装。这让她难以忍受,甚至痛哭不已,她说她已经不认识镜中的自己。Leslie则是在一边安慰与支持,足见伴侣感情之深,为之动容。但后来的问题则出在Leslie身上,她的噩梦提醒她Beth所生下的孩子的妈妈并非她,而是Beth,原因是Leslie并没有做一个孕妇,自然也不是一个好母亲。而后,两人在报名育儿课程的时候因为课程行政人员不能接受两个妈妈的情况而遭受歧视性待遇。Beth妥协了,但Leslie却反对这种妥协,两人发生争执。但最终两人都认为无论主流社会如何歧视,她们两人都是女性,总会有办法获得做妈妈育儿的方法,彼此相拥。

(4) 角色陈立婷:女同志“T”的成长心路

角色陈立婷的故事颇具个人自传色彩,这在导演陈立婷面对观众的提问的回答中可知。所谓女同志“T”就是颇具有阳刚气质的女同志。此条叙事线完全以角色独白的方式表演出来,且穿插在另外两条故事线之间。而有趣的是,角色陈立婷叙述对象并非观众,而是她的母亲 — 一个从头到尾都不在舞台上的“他者”。她仿佛是在告诉她的母亲,她从小到大是如何逐渐确立自己的性别认同和性取向的故事。她的叙事内容是流畅的:她提到自己的第一次月经;提到从小被母亲教导要像女生一样穿裙子,学着淑女的样子;提到自己进入中学以后,开始剪短发,穿运动装,着牛仔裤,被当做“T”看待;提到她接触了第一个女朋友,但是这个女友嫌弃她不够“man”;还提到自己成年以后穿着男性化去女厕所差点被轰出来的尴尬情景;也提到她和她现在的爱人艾莉过着幸福生活。结尾的时候,立婷告诉母亲,是艾莉教会她“只有你自己才有资格定义你自己,这是让我快乐的真正关键”。

从以上的故事和角色的分析可以看出,本剧的中心议题是有关阴柔气质(femininity)和阳刚气质(masculinity)对个体成长的影响,而更进一步来说是社会的性别区隔文化是如何形塑或影响了男性和女性的成长。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将男与女的服装文化进行性别标签化,从而将服装作为一种社会控制,一种控制个体性别身份认同的强而有力的符号化工具。因此,可以理解本剧导演为何在序场、过场1、过场2和尾声的部分,设计演员/角色选择服装和脱下服装的表演桥段。剧中的角色大多为形塑自己的性别形象而为自己的服装而苦恼,比如患有“男性巨乳症的”Liam不得不为了表现自己的“正常”阳刚气质而选择能有效“平胸”、“束胸”的橘红色内衣;Beth为了能表现出自己是孕妇的形象,而一改往日的阳刚“T”装扮,而接受阴柔化的孕妇装(否则会被误以为是中年啤酒肚大叔);而立婷为了确立自己在学校中的“T”形象,将自己打扮得更有男人味,但却遭遇公共厕所的性别尴尬处境。除了服装以外,身体本身在人类社会也承载着强烈的符号化意味,同样需要被社会控制,进行男女性别上的严格区分。剧中,Mark不断要锻炼自己的肌肉,将自己形塑成猛男,就是为了符合主流社会对于男性的阳刚气质的期待;而Leslie在噩梦中被嘲笑不是母亲,也是因为主流社会将大肚子的孕妇身体指认为母亲。Leslie内化了主流社会对母亲形象的定义,即使她已经认同自己是主流社会边缘化的女同志,也无法在思想上完全获得解放。

该剧通过五位游离在主流性别二分界限的男女角色的故事,提出对阴柔气质和阳刚气质的反思。导演陈立婷也说我们亚洲社会对于性别和有关性别的阴柔和阳刚等议题的讨论还太少,还需要进一步讨论。主流性别二分法 — 即男性/阳刚vs女性/阴柔的二元对立论述早已渗透到女同志的关系之中,造成在大众的认知体系中,女同志关系就应该是T(butch)和婆(femme)对立二分法:认为其中的T(butch)就是女同志关系中“男性”/阳刚的一方,而婆(femme)则是女同志关系中女性/阴柔的一方。此种二元模式曾经在1960年代晚期至1970年代早期的美国新女权运动中遭到猛烈批判,她们认为被标签化为阳刚气质的女同志T(butch)本身就是重蹈传统异性恋关系中的男性霸权模式。《不男不女》中的剧情设置扭转了T/婆的性别标签,让表面上具有男子气质的Beth承担起“孕妇”的责任,且换上了女性化的孕妇装,凸显出Beth在阳刚和阴柔间游走的可能性。而角色陈立婷在诉说自己的第一位中学时代的女友嫌弃她不够“man”,也质疑了对女同志T形象是否要完全复制主流异性恋关系中的阳刚性。最后,陈立婷受到现任女友艾莉的启发,而得出结论:“只有你自己才有资格定义你自己,这是让我快乐的真正关键”。这也意味着,导演试图告诉观众这样的一个观念:无论你是穿女装还是男装,无论是阴柔还是阳刚,只要自己认同这样的“自我气质”,就是可行的,而不需要在乎主流社会的性别偏见。在舞台剧最后,叙述者讲出该剧的舞台提示:Mark看着镜中的自己,脱下衣服,姿势阴柔;Liam脱下内衣,闻自己内衣上的麝香味;Beth和Leslie一边跳着舞,一边注意到其他人脱下衣服,她们也脱下衣服。对比〈序场〉上的众角色艰难地选择衣服,〈尾声〉的“脱下衣服”意味着对于社会外在控制和规约的去除和自我解放,也意味着自己对自我的认同。但,我们怎么可能一直都以“脱下衣服”的方式去应对或反抗这个社会的性别规约?

该剧的台湾演员表演张弛有度,不乏夸张搞笑的演绎,甚至有意模仿新加坡华人的腔调演出。两位男性角色由女性演员反串演出,这是一个新的演出方式,之前在新加坡演出的版本并未采用。但当女性角色去演绎男性角色阳刚议题的时候,优势在于在表演过程中能建构出一种阴性阳刚的特质(feminine masculinity)。所谓“阴性阳刚”,性别学者Judith Halberstam在 她的 Female Masculinity(1998)一书中指出,阴性阳刚颠覆了传统以白人男性为依归和标准的阳刚特质,挑战了父权社会所定义的阳刚特质,而创造出一种新形态的阳刚特质,更打破了“阳刚专属于男性”的传统观念及其观念的合法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读剧演出的过程中,叙述者 — 角色陈立婷还兼做检场人,在场与场的切换之时,悬挂上近乎演员身高大小的照片予以展示。这些照片是新加坡攝影師傅秀璇(Charmaine Poh)对台湾本地的同志群体进行田野采风的作品。这也可以看出此剧意在勾连和比较新加坡和台湾两地同志议题。

pretty-butch-taipei-arts-festival-02

pretty-butch-taipei-arts-festival-03


照片由Charmaine Poh拍摄,导演陈立婷提供。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