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地下停车场开始 | 评《爱因与斯坦》

剧评人:任骏之

演出:爱因与斯坦(2018年华艺节)

团体:避难阶段

日期:2018年3月3日

时间:晚上8点

地点:滨海艺术中心地下二层停车场 Esplanade B2 Carpark

这也许是一场革命。

一年前的华艺节,避难阶段在《冒犯观众》中颠覆了剧场里的一些传统定义,以“冒犯”之名质问观众的角色。今年的《爱因与斯坦》进一步挑战常规,把演出搬离正规剧场,把大片演出空间留给观众。政治里有“还政于民”,我认为这是在剧场里“还剧场于民”。政治里有“让人民当家作主”的革命,剧场里可不可以有“把观众变成参与者甚至创作者”的革命?

“空间”是这场革命的起点。演出从正规的剧场移到地下停车场,这是华艺节的第一次。最近这段时间正是滨海艺术中心规划增建剧场设施的时候,避难阶段在地位崇高的艺术中心里展现反传统的场地运用,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思考和讨论:我们的社会到底需要怎样的剧场设施?另外,剧组在地面以下的楼层呈现演出,颇有“底层人民或地下组织策动革命”的意味。地下停车场是一个建筑结构尽露的地方,我们可以从这里开始一层一层往上检视和撼动整座建筑物(和剧场艺术体制)的结构。

在这个地下空间里,每个演出的元素都似乎拥有平等的地位,平均地散布在同一个楼层之中。小至场刊和开场白,大至演出空间的形状和表层的质感,经过设计后,均被纳入演出的整体。当然还有墙上的文字、图像、灯光、声音、物件、设计、空间的原本用途(停车场)、时间、演员、导演(是的我看到导演和我们一样走来走去)、保全人员、带位人员,还有观众,全部共享同一个空间。观众不再坐在高处或低处,舞台不再是在观众的前方,演员没有从幕布后出来。从第一分钟到最后一分钟,每一位观众都和其它环节一样,都会被其他观众看见,都是这个剧场空间和这场演出里重要的组成部分。

除了平等的地位,观众还被赋予参与的空间。在集合处的玻璃门打开后,观众就从一个被动接收讯息的集体转变成主动出击的个体。观众不再只是“观”,还要身体力行地“走”。可以这么说,在此刻,我们从“观众”变成“参与者”。我们每个人自己决定走的路线。要顺着车走的路线还是刻意违背。要跟随“东方/昆曲”的张军,还是“西方/音乐剧”的田伟鸿。自己决定观看的角度。要从路锥的这个洞看过去,还是从那个洞看过来。自己决定要戴上哪一部耳机。自己决定要站还是坐。自己决定中场休息的时间。甚至决定要不要踏出第一步,离开舒适的集合处,进入闷热的停车场。在做各种决定的同时,我们还需要创作(不然会很无聊)。在脑中用想象力去创作,想象门背后有什么,想象斜坡上面是什么,想象那滩水是怎么来的,想象柱子连接着上面的什么,想象那辆烂车是被什么力量敲烂的。当然我也可以选择不创作不想象,呆坐在一角等时间过去。但这样实际上我也参与贡献了一段九十分钟的无聊演出。无论有没有等到爱因斯坦时空穿越来和我们见面,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座“临时搭建”的剧场里想象和建立属于自己的空间和时间的理论。

《爱因与斯坦》的英文剧名是 Einstein in the Carpark。它到底跟著名的歌剧《沙滩上的爱因斯坦》(Einstein on the Beach)有没有关系?我想,除了“爱因斯坦”之外,两者的共同点在于都提供了极大的解读空间。《沙滩上的爱因斯坦》的演出节奏缓慢,充满零碎的意象和重复的动作与音符。谁都可以在导演罗伯特·威尔逊(Robert Wilson)简洁鲜明的舞台画面以及作曲人菲利普·格拉斯(Philip Glass)的极简风格乐谱中建立自己的想象、解读和意义。我想《爱因与斯坦》也是如此。它的意义就取决于你对滨海艺术中心的关心,或者曾经在停车场里的经历,或者是对相对论的兴趣,或者是对车的型号的了解,或者好多好多的其它。

剧组努力地给了我们很多。剧场艺术发展、科学进程和建筑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所有东西。但是我在这个空间里感觉到患得患失。我感觉到设计粗野的停车场带来了很大的压迫感。它在与观众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平衡的权力关系。演员与观众也是如此。他们可以上车、开车、骑车,我们不可以。那些黄线、路锥、穿着制服的保全人员… 提示着我们限制和权威的存在。与此同时,虽然我们被赋予很大的实体和想象的空间,但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到空间开始萎缩。当我发现能走的地方都差不多走完了,发现这个转角那根柱子都已经看过不止一次了,时间的推进开始挤压我的想象空间。最后大家都被时间和空间“推”回到原来的集合点,一切又好像归零了。此时大家渐渐散去。我们从一个集体被拆解成一个个的个体。如何重构这个集体,还是一个很大的疑问。

当然这是一场未完成的革命。我在想,继续走下去的话是不是要进一步地解放剧场里的权力关系?剧场空间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空间的结构呢?制度的结构呢?如果结构会压缩空间,那么可以不断改变的结构是否能够扩大空间?

演出场刊上印有“大厦将倾”的标语。看来是还没有实现(都说了是“将”而不是“已”)。革命是理想的,但实践还要时时面对现实的考验。就像这座停车场在演出进行中是继续保持运作的。大家都为了随时从转角处出现的车保持高度警惕。和汽车硬碰硬的话肯定是我们的肉体先吃亏了。和平共处是考验,也是王道?


照片由 Tuckys Photography 摄影,滨海艺术中心提供。


 

One comment

  1. Pingback: 与你无关的剧场 | 评《四四八》 | 众观 Re-Viewers

发表评论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徽标

您正在使用您的 WordPress.com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Facebook photo

您正在使用您的 Facebook 账号评论。 注销 /  更改 )

Connecting to %s

这个站点使用 Akismet 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你的评论数据如何被处理

%d 博主赞过: